“纸币之父人民币收藏”张咏简介

2011-12-22 10:08:49
作者:康银阁收藏网

        人民币收藏 北宋名臣张咏,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也很有趣。他给中国文化贡献了“水滴石穿”“不学无术”两个成语,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——交子。  
        张咏的脾气很怪,他喜欢意气用事,和人斗气,不过他很正直,有时做得虽然过分,也能赢得赞誉。  
        他在湖北做县令的时候,发现一个管钱的小吏,偷了一枚钱藏在头巾里带出库房,于是令打板子作为惩戒,小吏不满,嚷道:“我不过是偷了一文钱,你竟因此打我,但你能够杀我吗?”这种“激将法”对张咏倒是管用,张咏写了四句判词: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;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随即拔剑杀掉了他。此事震动全县,从此当地治安大为好转,今天换个角度来看,“水滴石穿”这个成语其实是用一个狂妄小吏的性命换来的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张咏不仅喜欢和人斗气,还喜欢和物斗气,他性子很急,还是他在四川任职时,有一次吃馄饨,头巾上的带子几次掉到碗里,他竟迁怒于头巾,把头巾丢到馄饨碗里,大叫道:“你自己请吃个够吧,老子不吃了!”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看上述表现,张咏好像是一介武夫、粗人或者酷吏,其实不然,他爱读书,时人称他“不事产业聚典籍”。官俸几乎都用来买了书,久之,他的藏书达到近万卷。他自恃书读得多,连当时在澶渊之盟中大出风头的寇准,也敢嘲笑。当然这种嘲笑是善意的。有一次,他去拜访寇准,寇准设宴款待,二人将别时,寇准向他请教:“何以教准?”张咏说:“霍光传不可不读。”寇准一头雾水,直到寇准后来读《霍光传》,发现书中有“光不学无术”一句,才明白张咏是在说他“不学无术”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今天看来,张咏最大的贡献,是发明了钞票,这种今天我们人人离不开的东西。他治理四川时,创立了“交子”制度,一张钞票抵一千文铜钱,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。 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一直纳闷,连吃馄饨都那么性急的一个人,为什么会有这样高明的超前发明。后来,我想通了,也许正是张咏的性急,才使得他发明了钞票。你想想金银铜钱又笨又重,遇上一个急性子的人,他正恨不得一下子都带走,如果是换成了一张张纸,携带起来多方便啊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  世人都知道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,但少有人知道钞票发明者是一千多年前的张咏。不过,伦敦的英格兰银行倒没有忘掉纪念这段金融历史。据到过这家银行的人说,英格兰银行中央的一个天井里,种着一棵在英国少见的中国桑树。因为张咏发明的“交子”原材料就是桑树叶。可惜那时候没法申请知识产权,否则,银行中央的天井里树立的可能是张咏的雕像。
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中国的印钞厂隶属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。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是国家法定货币生产企业,下辖22家大中型企业和1个技术中心,从事印钞、造币、钞票纸、银行信用卡的研制生产、印钞造币专用机械和银行机具制造、高纯度金银精炼和印制增值税专用发票、有价证券、银行专用票据、高级防伪证书等安全印务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。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"http://www.collectrmb.com" target="_blank">
288人收藏 2011-12-22
     综合这些年收藏钱币的观察,试给第二版纸币的存世量排个序。这排序没有一个绝对数字的存世量,只是主要通过两方面的结论,得出的第二套人民币各品种存世量的相对多少:1.通过对豹子号的收集难度观察得出结论。豹子号的收集难度可直接验证各品种在买卖市场上的存世量,比如三版平水豹子号,其收集难度要大于车工,其品种近年表现不一般是有一定依据的。2.通过对淘
87人收藏 2011-12-22
        "http://www.collectrmb.com" target="_blank">人民币收藏 北宋名臣张咏,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也很有趣。他给中国文化贡献了“水滴石穿”“不学无术”两个成语,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——交子。 
84人收藏 2011-12-22
  在第一套人民币60个票券中,有两枚票券背面用蒙占族文字印有行名和面额.这就是5000元的蒙古包和10000元的牧马,这是收藏界普遍公认的大珍品。台湾收藏家李庚申称为“票王”,据台湾收藏家苏健章、香港收藏家冯乃川、新加坡收藏家吕荣熙联合统计,10000元牧马票券目前只发现59枚,名列第一大珍。5000元蒙古包票券目前只发现66枚,名列第二大珍。  
55人收藏 2013-08-08
  图案及颜色:正面左侧为帆船图,主色为浅蓝色或黑色两种.背面为花符,主色为绿色和蓝黑色两种。   票幅及边框尺寸:票幅115mm x 56mm。正面边框有108mm x 48.3mm,107mm x 48mm和107.5mm x 47.8mm等多种。   印制时间及工艺:1948年12月2011至1949年7月19日由第二印刷局(河北涉县)印制;石印三色。   发行
48人收藏 2013-08-23